🖋️

为什么自由世界的人那么害怕极权社会?

 
作者:
 
最近读《哈维尔文集》,非常赞同哈维尔对生活在专制社会下的民众的心理分析。他告诉人们,专制社会是采用暴力和恐惧来统治的,但从民众的表情和言谈中很难看到直接的恐惧,相反,“岁月静好”才是比较常见的状态。“岁月静好”出自《和张爱玲结婚的婚书》,后半句是“现世安稳”,它的本意是指一个人只追求和享受自己小生活的平安宁静。而我们这里所说的专制社会下的“岁月静好”并不是指真正的平安和宁静,而是指一个人明明生活在不确定和恐惧之中,却竭力否认和忽略社会阴暗面的真实存在,仅仅局限于个人物质生活的提升并相信这种提升可以无限持续下去,换言之,是强装出来的静好。
表面上看,“岁月静好”的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是非常积极向上和乐观的,他们相信自己的环境会越来越好,专注于改善自己的生活,但哈维尔却发现了这种积极背后的冷漠和绝望。他指出,从外在上看,1968年之后的捷克斯洛伐克处在一种平静的进步之中,人们的工作正常进行,生活水平在缓慢地增长,人们盖房子、买汽车、生孩子,似乎完全遗忘了1968年的动荡和痛苦,从官方公布的各种统计数字来看,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是稳定进步的。然而若是从人们的精神状态出发,就会发现当时的社会不仅不稳定,甚至是处在空前的危机之中的。稳定只是一个表象,事实上人们是被恐惧驱赶着的。哈维尔说道:
因为恐惧失去自己的工作,中学老师讲授他并不相信的东西;因为恐惧自己的前途,学生跟在老师后面重复他…...恐惧或许有人会告发他们,将他们驱逐出现存社会,他们通常在私下里表达他们真实的想法。在大多数情况下,使得劳动者以他们名义的所谓“工作义务”,是那种恐惧忍受经济倒退、努力想改善自身和为了讨好权势者。因为恐惧被从正在进行的工作中驱赶出来,许多科学家和艺术家效忠于他们事实上并不接受的观念,写他们不同意的或明知是虚假的东西,参加官方的组织和参与他们认为是几无价值的工作,要不歪曲和删改他们自己的作品。在保存自己的努力中,许多人甚至报告恰恰是他们自己对被报告人做的那种事情……
哈维尔也承认,没有多少人会公开承认自己的恐惧,相反人们的脸上呈现着“坚定、自我满足”的表情,因此他所说的“恐惧”并不是一种通常的心理学意义上的情感,而是更深层的意义上的,因为制造恐惧的并非有形之物,而是一张无形的大网,在这张大网之下,人们从小就习得了一种自我审查的功夫,从而将恐惧给压抑到无意识之中,由于缺乏相关的概念,人们甚至都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恐惧的是什么:“对于大多数人,在大多数时间内,都不能用自己的眼睛看到这张网,不能触到它的细丝,但甚至头脑最简单的公民都清楚地意识到它的存在,承受它每时每刻沉默的在场,并采取相应的行为”
出于恐惧的自我保护行为会导致冷漠、伪善的流行。专制社会喜欢标榜道德和德性,但却处处使用利益对国民进行贿赂:只要你接近权力,使自己的良心保持沉默、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,你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好处,甚至大红大紫。
“他们对超出其每天以外的任何事情漠然置之,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例行公事,他们寻找解脱的途径;他们屈服于冷漠,屈服于对超个人的价值及对他们同胞的漠不关心,屈服于精神上的被动和压抑。”
在这种威逼利诱之下,少数“精明”的人会努力把自己打造成权力机器的螺丝钉,等待着某一天能够被招安和起用。而大多数人则陷入了对人性深深的悲观和对超越性的绝望,于是他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阻力最小的方面,即个人的内在生活。然而,这种对内在的关注究其本质是由于外在实践的受阻,因此也就注定了这种内在生活的空洞乏味,而空洞的内在必然需要来自物质的填充,于是民众们热衷于买房、买车、买奢侈品以及各种攀比性消费,因为超出这一切之上的价值都已经被否定了:
“今天的人们一心一意想着他们的家庭和房子,他们在那儿们找到安息,忘掉世界的愚蠢和自由地体验他们的创造性才华。他们在自己的房子里布满各种用具和可爱的东西,他们试图改善他们的食宿,他们想为了使自己生活变得愉快,修建小别墅,照料自己的小汽车,将更多的兴趣放在食物、穿着和家庭舒适上。简言之,他们将兴趣转向他们私人生活的物质方面。”
当权者鼓励和欢迎这种金钱拜物教,这不仅仅是因为人人逐利的社会能够让某些经济数据更好看,更是因为这种逐利能够将人们对公共议题的注意力转移,从而加深了他们的顺从和无知。在对更大的房子、更多的收入追求的背后,是一种彻底的价值虚无和道德的堕落。这样的社会,只有放弃道德底线的野心家、媚上欺下的懦夫以及毫无反思的螺丝钉才能成功。这样的社会也必定流行这种意见:“不要试图有深刻的思想,不要把你们的鼻子放在不关乎你的事情上!闭上你的眼,做你自己的工作,关照你自己——这样你将是正确的!”从一个常见的角度看,他们似乎是过于自私,过于关注自己了,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,他们又是不够关心自己的利益的,因为建构在麻木和冷漠之上的秩序总是不可持续的,没有生命力的,寄生于这种秩序所获得的一切成功和财富最终都会反噬自己。